" 國際金融動蕩有可能持續較長時間,世界經濟有可能經歷較長的低速期和調整期。我們要充分認識形勢的嚴峻性,在困難中堅定信心,在挑戰中把握機遇,在逆境中謀求發展。”這是中國鑄造協會賈成炳理事長在“國際金融危機與中國鑄造業”高層研討會上的開場白。
總產量1987萬噸,廠點2萬多家,人員120多萬。
人均產量只有發達國家的1/5,不少企業仍是手工作業,輕合金鑄件僅占5.9% “大而不強”,中國鑄造協會副理事長李永圣這樣評價中國鑄造業的現狀。
我國鑄造行業的技術水平比發達國家落后約20年,無法滿足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技術落后、設備陳舊、能耗和原材料消耗高、環境污染嚴重以及工人作業環境惡劣等問題,已經成為行業的共識。我國鑄造行業的能耗占機械工業總耗能的25%—30%,能源平均利用率為17%,能耗約為鑄造發達國家的2倍。我國每生產1噸合格鑄鐵件的能耗550—700公斤標準煤,國外為300—400公斤標準煤,我國每生產1噸合格鑄鋼件的能耗800—1000公斤標準煤,國外為500—800公斤標準煤。據統計,鑄件生產過程中材料和能源的投入約占產值的55%—70%。中國鑄件毛重比國外平均高出10%—20%,鑄鋼件工藝出品率平均為55%,國外可達70%。
要改變我國鑄造業多而不強的落后狀況,一是要設立鑄造企業的準入制度,在生產規模、環境保護以及勞動保障等方面制定必須達到的最低條件(即準入標準),限制新建不達標的鑄造企業,推動現有企業通過改造達標或重新組合后達標。二是要大力發展鑄造專業化生產,在一定的期限內,利用稅收等優惠政策,繼續扶持專業鑄造企業加速技術改造和環境治理。三是要鼓勵骨干鑄造企業和出口龍頭企業通過兼并或聯合,組成一批大的鑄造企業集團,提高工藝和裝備水平,擴大生產規模,以帶動整個行業水平的提高。四是要發展一批模具制造、質量檢驗、原輔材料加工中心,或在鑄造企業比較集中的地區,建立一批鑄造原輔材料供應中心和質量檢驗中心,幫助鑄造企業提高產品質量。
八十年代以前,由于專利的制約,生產中使用無粘結劑干砂消失模鑄造受到限制;鑄造界與其他產業部門協調不夠;由于工藝不當、型砂和涂料不合適以及模型質量不高所導致的實型鑄件外觀及內在質量不夠好,造成了一部分人的等待、觀望甚至懷疑的態度,使得消失模鑄造法發展緩慢。
我國鑄造行業的技術水平比發達國家落后約20年,無法滿足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技術落后、設備陳舊、能耗和原材料消耗高、環境污染嚴重以及工人作業環境惡劣等問題,已經成為行業的共識。
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大型鑄鍛件分會會員大會近日在四川綿陽召開。會上,大型鑄鍛件分會理事長楊建輝指出:“大型鑄鍛件是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和重大工程建設所必需的關鍵基礎部件,大型鑄鍛件的制造能力和水平直接決定著我國裝備工業的制造能力和整體水平。但目前我國大型鑄鍛件的能級與國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一些大型、關鍵鑄鍛件尚需進口。”
研究了三種不同的殼型材料與合金中的強活性金屬Nd的化學反應情況。結果表明,殼型中的礦化劑最容易與活性金屬Nd反應,氧化釔作為殼型材料具有很好的化學穩定性。
一是軟件方面,主要是中國鑄造協會要充分發揮自身作為鑄造企業、政府以及市場之間的紐帶作用,圍繞促進中國鑄件出口,在繼續積極組織鑄造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技術、經貿交流活動的同時,當前要有針對性地為鑄造企業提供更多的中介服務。
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與社會責任之間的矛盾,不僅需要政府通過立法與執法檢查,對鎮或街道下達萬元產值能耗、二氧化碳/硫排放量下降指標等行政手段加。以約束與規范;環保責任部門應通過公開舉報電話、不定期突擊檢查與違規排放行政重罰、公布環保黑名單等舉措,形成必要的政策引導環境。而且更需廣大市民群眾參與監督,通過加強環保宣傳(含與環保污染作不懈斗爭的先進人物事跡)、公開舉報電話、污染排放舉報核實有獎等激勵措施,形成良好的群眾性環保氛圍。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無序排放、突擊排放、環保設施停用等違法行為的發生,形成污染產業梯度轉移的外部動因。